《家有美玉ll》第4期:八千年的玉石文化怎样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玉石瓷砖频道原创)9月中旬,由华南装修家居网、华居玉石瓷砖频道荣誉出品,卡布里·玉石瓷砖联合打造的《家有美玉Ⅱ》第四期进行了录制。本期节目特邀嘉宾为国学大师叶权锋老师以及卡布里·玉石瓷砖董事长助理何旭先生,通过畅谈玉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家居风水等多方面的渊源,让大家更进一步去了解玉石的价值、了解玉石瓷砖的奥秘。
玉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如果从玉石与人生的角度出发,玉石对中华民族来讲非常重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人对玉情有独钟。叶权锋老师表示,玉石文化源远流长,有近八千年的历史,影响着国人的观察角度和认知方向,且素来被视为“宝”,被大量体现在儒家、佛道等方面。而在古代皇室贵族里,也是均以玉显贵,以示君子之风。所谓君子不离玉,体现的是更深的玉文化层次。
国学大师叶权锋老师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里,凡是带“玉”字的,都是吉祥、富贵、儒雅的象征。而对于玉文化的深入打造,何旭表示,卡布里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专注玉石瓷砖的板块,玉石因其稀缺性,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在家居装修过程以建筑材料的形式去使用更是少有,那么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玉石的喜爱,通过工艺技术真实还原玉石的纹理与润泽感,让消费者体验到玉石装饰般的品质感。
卡布里·玉石瓷砖董事长助理何旭先生
玉石对风水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居住风水文化是自然和谐共生,山与水是风水学的核心,石头是山的灵魂。自古以来,玉石便象征着高贵、祥和、美好。在风水方面,玉石更是体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早期的文物中,便发现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图案,是用玉石摆放成型的,当时已经将风水应用在民间了,但并没有形成理论。从狭义上来看,人们通常把对生活美好愿景都寄于玉石,祝愿更美好的明天以及心怀对未来的展望。
从五行的角度来看,玉属土,土生金,而玉本身又具备五种属性,在风水学上看,玉又可以弥补风水不足的一个元素,因而在家居风水学中,会多用玉来装饰。如屋子有缺角的情况,代表不祥和,这时候可以适度把玉石当成风水器具去做弥补。叶老师表示,玉石对人的生活、精神世界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风水家所说的“龙穴砂水”中,龙指的是龙脉,龙脉就是山,而玉石发源于昆仑山,中国的三大风水龙脉也是发源于昆仑山,玉是山的精灵,所以说风水与玉是分不开的。从当下来看。风水最终还是归结于两个字,一个“吉”,一个“凶”。学会趋吉避凶,而趋吉要有方法与根据的。玉作为第一大工具,如同卡布里的玉石瓷砖,它也能作为风水学中趋吉避凶的一个工具。
玉石瓷砖与玉石同根同源
玉石和玉石瓷砖的文化是相通的,何旭认为,玉石瓷砖是建筑材料可以广泛使用,拥有玉石细腻温润的纹理。由于工业化、规模化,并不是专注做玉石瓷砖的品牌在玉石瓷砖的纹理表现方面还是比较生硬,只是拥有印花的效果,但缺乏玉石温润、通透的感觉,产品缺乏差异化。针对这样的情况,卡布里·玉石瓷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课,通过工艺去真实还原玉石纹理,达到通透润泽的效果,并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在玉石瓷砖这个品类上,卡布里更多的优势体现在专业性上,一个专业做玉石瓷砖品类的品牌,并对玉文化以及玉石的花色等都有深入的探索,让消费者有更好的选择。而从工艺选材上,卡布里·玉石瓷砖的产品坯体白度会比市场同类产品更高,釉料更具通透性、立体感。
玉文化与品牌价值传播的联合
叶老师认为,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通过图形去展现它的文化内涵,从某种程度而言,了解玉就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作为年轻人更应多亲近中国传统文化。他还表示,基于中国人对玉石的情结,卡布里·玉石瓷砖的营销重点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玉石的情结,让消费者了解和认知到他们买的不仅仅是玉石瓷砖,更是吉祥和富贵的生活祝愿与传统文化精粹的熏陶。
对此,何旭表示,卡布里·玉石瓷砖作为玉石瓷砖品类的领航者,有着更高的使命感,传承中国文化和玉文化,把玉文化带到千家万户。家居风水与玉文化是相互连通的,如同企业与其文化的共同成长。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现在更多企业是处于价格竞争的环境,但是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应更多地去发展品牌文化,去做消费升级,去做有文化、有价值的品牌,卡布里·玉石瓷砖也在努力把玉文化以及玉石瓷砖品类发扬光大。
叶权锋老师简介:
叶权锋,现任中华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风水策划院高级策划师,中国姓名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高级风水师、姓名学专家、企业管理专家、民俗文化学者。个人易学学术著作,姓名学专著《说名道姓》、风水学专著《谈风论水》,由国内著名作家、小说家石羽白先生作序,旅美华人艺术家、书画家王立鹏先生题写书名,引起易学界的关注。而其个人古体格律诗词精选首次成集发表的《草叶集》,也受到文学爱好者的欢迎,并对其著作给予高度赞誉。
荣誉出品:华南家居网、华居玉石瓷砖频道
联合出品:卡布里·玉石瓷砖
特别鸣谢:傲特影视、易拓科技、华南装修大学
特邀嘉宾:叶权锋、何旭
栏目主播:柯露露
文字创作:潘春花、周玉梅、柯露露